PRESENTATION OUTLINE
旧石器时代
- 采用兽皮、植物等天然材料,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———骨针
新石器时代: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,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,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
二、夏商周
-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,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。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力不断的发展,服饰也有很大的发展。在这个时期,夏商通过穿着冠,冕,芾来表现礼仪之制,而在周朝这种服饰制度的日趋完善。夏代已用丝绸,麻布做衣料,并用朱砂染红。
男子服饰
- 领型:交领、圆领、大翻领等多种形式。
- 袖子:一般均为窄袖型。
- 衣长齐膝上下,下身有有裤子成胫衣。
- 脚履多圆头式。
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,有帽箍和加卷筒形装饰的帽,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。在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,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羽毛。
在奴隶社会各种服饰用品包括发饰、耳饰、冠饰等有了进一步发展,出现了骨、角、玉、蚌、金、铜等制品,而当中玉最为突出,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玉器就有1200多件。
三、春秋战国
- 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间不全遵周之制度。当是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,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。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着珠履;平原君后宫百数,婢妾被綺觳;卫王公的卫侍穿黑色戎衣;儒者的儒服,长裙褒袖,方履等服装,以及各种服用饰品更加丰富多彩。
西汉建立时,基本上延用秦朝的服制,但是汉初服饰,与民无禁,西汉虽然有天子所服,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,但也不甚明白,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饰之别,如春青、夏赤、秋黄、冬皂。
汉服款式以衣襟分类:可以划分两种。一曲裾,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。
一直裾,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。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,汉代仍然沿用,到东汉,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,一般为直裾衣,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,这种服饰即长又宽,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无差别,但颜色和原料上,却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。
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:衣服部分很有特色,通常有交领,领口很低,以便露出里衣。另外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意,衣服几经转折,绕至臀部,然后用绸带系束,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祥纹。
汉代男子冠服
- 通天冠服:魏晋南北朝,各王朝均以次服为天子的朝服,也是次等的礼服。着降纱袍,皂缘中衣,黑鞋。
- 远游冠服: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,着朱衣,降纱袍,皂缘白纱中衣,白曲领。
- 百官冠服:以降纱为主。但陈制较复杂,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,位卑者,则以皂衣为朝服,皂白纱缘中单。
- 品色衣:天台近侍及侍卫之官,皆着五色衣,以锦绮馈绣,名曰品色衣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。魏晋时期的妇女的服装,都以宽博为主,其特点为:对襟、束腰衣袖宽大,并在袖口、衣襟、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,下着条纹间色裙,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。当时妇女的下赏,除间色群外,还有其他裙式。
六、隋唐五代
- 从隋唐时起,服饰制度越来越完备,加之民风奢华,因而服饰、服色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。就男装而言,服饰相对女装较为单一,但服色上却被赋予很多讲究。
唐代男子袍衫:亦称团领袍衫,是隋唐时期士庶、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饰,当为常服。大量唐代遗存画迹来观察,圆领袍衫明显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,整体个部位变化不大,一般为圆领、右衽、领、袖及襟处有缘变。
女子服饰
- 隋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服饰,是中国服装史中,最为精彩的篇章,其总体态势,不仅超越前代,而且后世亦无可企及,可谓封建社会中一朵昂首怒放,光彩无比的瑰丽之花。
- 襦裙服:襦裙服主要为上着短褥或衫,下着长裙,佩披帛,加半臂,足蹬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。头上花髻,出门可带幂。
- 衫:衫较褥长,多指丝帛单一,质地轻软,与可夹可絮的褥,袄等上衣有所区别,也是女子常服之一。
Untitled Slide
- 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,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质品,但用料却有多少,之别通常以多服为佳,裙腰上提高度,有些可以掩胸,上身仅着抹胸,外直披纱罗衫,至使上身肌肤隐隐暴露,如周昉《簪花仕女图》,以及周滇诗:“惯束罗裙半露胸”等诗、画即似描绘这种装束,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,足以想见唐时思想开放的时代背景。除此之外,武则天时,还有将裙四角缀十二铃铛的,行之随步叮当作响。
Untitled Slide
- 半臂与披帛:这是褥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半臂是今短袖衫。披帛,当从狭而长帔子演变而来。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与双臂,舞之与前后的一种飘带。这种古代仕女的典型饰物,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,但至隋唐盛行当无质疑,在留存至今的壁画与卷轴画中多处可见。
- 裙色可以尽人所好,多为深红,杏黄,绛紫,乐清,草绿等,其中似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。唐中宗时,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制绣史上的名作。
发饰与面靥
- 隋唐时期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:一敷铅粉;二抹敷脂;三涂鹅黄;四画黛眉;五点口脂;六描面靥;七贴花钿。古时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,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色颜料画上各种形状,名叫“黛眉”。唐代妇女黛眉名目甚多,从细而长的“蛾眉”到宽二阔的“广眉”,应有尽有。《簪花仕女图》中贵族妇女的眉饰,就是一种广眉。所谓“花钿”是两眉之间的装饰。据说在南北朝时,一日,寿阳公主卧殿檐下,一朵梅花正落其额上,染成颜色,拂之不去。宫女见之奇异,乃争相效仿。到了唐代,花钿除了用颜色染绘之外,还有用金属制造者。至于面靥,是因为有个贵妇,面颊上有块斑痕,特点此作为掩饰,众人觉其妍丽,便竞而效之,遂成一时风气
- 隋唐时期妇女发式有半翻髻、反挽髻、乐游髻、愁来髻、百合髻、蹄顺髻、盘桓髻、变环望仙髻及各种鬟式等。大体看来,隋代发式比较简单,变化较少,一般为平顶式,将发层层堆上,如帽子状。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,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,已有高耸趋势,大多作成云朵型。到太宗时,发髻渐高,形式也日益丰富。
七、辽元金
- 辽、金、元历经420余年,这三个朝代由三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执政,他们同汉族存在着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交流,服饰上互相影响。如果说唐宋服制基本上是单一的(汉族服饰占绝对优势),那么辽、金、元服饰则是多种并行的。地处我国北方的契丹族,唐末开始强盛起来。五代时,得后晋北方十六州,地跨长城内外。公元947年称辽,辽代服制是契丹服与汉服并行。金原为女真族,曾附属辽200余年。金代服饰大体保持着女真族形制,又继承了辽代样式,得宋北部领土后,又吸收宋制风格,因此具有女真、契丹、汉族三合一的综合特征。
Untitled Slide
-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,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。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撮,像个桃子,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,在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,头上戴笠子帽。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“质孙服”是较短的长袍,比较紧,比较窄,在腰部有很多衣褶,这种衣服方便上马下马。
- 元代的贵族妇女,常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,这种帽子叫做“罟罟冠”。他们穿的袍子,宽大而且长,走起路来很不方便,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子,一般的平民妇女,多是穿黑色的袍子。
Untitled Slide
- 金代男子头裹皂罗巾,身穿盘领袍,腰系吐鹘带,脚着乌皮靴。金代男人服饰最大特点是采取保护色,这和女真族的生活习俗有关。他们以游牧、狩猎为主,既可不被凶猛野兽发现,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,又便于靠近猎物。冬天,他们多穿白色皮袍,和冰天雪地化为一体;夏天,他们多着绣有鹿、山林、花卉等图案的服装,和周围环境合二而一。金代妇女穿襜裙。它多为黑紫色,上面绣全枝花,周身有六褶。上衣为团衫,黑紫色或绀色(红青),直领,左衽,前拂地,后曳地,用红黄带,双垂在前。金代女服修长,显得格外潇洒。
八、宋代服饰
- 宋代的服装,其服色、服式多承袭唐代,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、更自然,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。
- 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,一般百姓多穿短打衣裳、交领或圆领的长袍,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,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。当时退休的官员、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「直裰」的对襟长衫,袖子大大的,袖口、领口、衫角都镶有黑边,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,叫做「东坡巾」。 也有穿一种叫做襕衫的衣服。男装的外套亦有褙子、鹤氅的式样。
Untitled Slide
-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,下身穿长裙,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,很像现在的背心,褙子的领口和前襟,都绣上漂亮的花边。
男服服饰。冕服: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,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,就经常出现。朝服: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。公服:宋代以常服为公服。女服服饰。礼服: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。常服:均以大袖上衣,长裙、霞帔为常服。
Untitled Slide
-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、吉服、常服、行服等。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,以明黄为贵,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。
Untitled Slide
- 清代宫廷服饰:有五粒纽扣的长衣,清代女式衬衣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。本图为晚清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。
Untitled Slide
- 辛亥革命以后,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,上衣有衫、袄、背心,样式有对襟、琵琶襟、一字襟、大襟、直襟、斜襟等变化,领、袖、襟、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,衣摆有方有圆、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。二十年代,旗袍开始普及。其样式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。但不久,袖口逐渐缩小,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。
Untitled Slide
-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,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、平直,衣长及足,材料多用绸缎,衣裳绣满花纹,领、衣、襟、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。
- 二十年代末,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,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,如有的缩短长度、有的收紧腰身等等。到了三十年代初,旗袍已经盛行。